议论文学习资料

 

前言……

阅读小说要注意人物、环境、情节;

阅读记叙文要注意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起因、经过、结果;

阅读诗歌要注意抒情、跳跃、想象、意象;

阅读说明文要注意说明顺序、说明方法;

阅读议论文则要注意论点、论据和论证。

例文1(议论文):

在错误中获得成功

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“尝试错误”的理论。五百年前,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“终日学终日误,终日误终日学”的观点。可见,在错误中学习,勇于尝试,就有机会获得成功。

②楚汉相争时,项羽的失败,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。每当他有所主张,左右总是连声称“是”,钦佩拜  伏。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“天之亡我,非战之罪”。在百战百胜中,他愈来愈自负。大难临头了,还在高唱“力拔山兮气盖世”。项羽难以放下身段,从自负的巅峰走下 来,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,结果只有死路一条。

③刘邦的成功,得益于在错误中学习。有人当面指责他,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;有人暗暗提示他,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;有人诚恳劝告他,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,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……他总会翻然醒悟,在错误中学到很多,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。

④由此想起《潜虚》上的一句名言:“项羽日胜而亡,高祖日败而王。”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,自始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,所以日胜反而灭亡;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,不断总结经验教训,所以日败反而称王。

⑤古语也有“学书纸费,学医人费”的说法。不费纸,学不好写字;不费人,学不好医术。一位成名的书法家,送你一幅字,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,才成就这一幅字。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、废纸成堆的境况了。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,必然诊治的多、观察的多,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。古谚说“巧者不过习者之门”。只要不怕错误,反复学习,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。

⑥“逐日淘沙定有金”,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。有志者,不但不应为错误、失败而气馁,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,在错误中汲取教训,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。 

例文2(有例有证才叫举例论证):

一、没有论证的论文:

学习语文要下苦功夫(只有例子)

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。学习语文,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。

俗话说:“师傅领进门,学艺在自身”。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,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实践性。因此学习语文是一个艰难的过程,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,是远远不够的。

鲁迅在学生时代就坚持做读书笔记、写日记,手熟笔巧,为我们留下了大约一千万字的宝贵财富,成为文学大师,一代风范。

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作,谙熟莎士比亚词句风格,并能背诵海涅、歌德的许多诗句。讲话、作文便能得心应手,运用自如。

毛泽东求学时,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,细推深究,圈点批注。因此他的文章常有真知灼见,而被同学们传诵。

至于“吟妥一个字,捻断几茎须”的写作佳话,更不胜枚举。

显然,大凡能驾驭语文工具的人,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炼。谁怕下功夫,谁就学不好语文。

二、有论证的论文:

学习语文要下苦功夫(既有例子也有论证)

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。学习语文,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。

俗话说:“师傅领进门,学艺在自身”。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,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实践性。因此学习语文是一个艰难的过程,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,是远远不够的。

鲁迅在学生时代就坚持做读书笔记、写日记,手熟笔巧,为我们留下了大约一千万字的宝贵财富,成为文学大师,一代风范。

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作,谙熟莎士比亚词句风格,并能背诵海涅、歌德的许多诗句。讲话、作文便能得心应手,运用自如。

毛泽东求学时,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,细推深究,圈点批注。因此他的文章常有真知灼见,而被同学们传诵。

至于“吟妥一个字,捻断几茎须”的写作佳话,更不胜枚举。

显然,大凡能驾驭语文工具的人,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炼。谁怕下功夫,谁就学不好语文。

所谓下苦功,就是要乐于“自找苦吃”。一要苦于练笔,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。“不动笔墨不看书”是值得借鉴的。二要苦于阅读。博览群书,早读夜诵,即使因此“口舌生疮”,“手肘生茧”也不以为憾。三要苦于思考。摄取生活素材,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,消化语文教师讲解的知识,都得苦思苦想。如果懒于思考,那就正中了“学而不思则罔”的古训。末了,还要苦于修改,抱着“新诗千改始心安”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。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;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。总之,学习语文就得苦读、苦练、苦思、苦改。当然,“苦学”决非“蛮学”,必须讲究科学方法,探求语文学习的规律才好。

谁不想在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呢?那就让我们铭记毛泽东同志的教诲吧:“语言这东西,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,非下苦功不可。”

例文3(表达方式的区别):

当议论文讲完以后,老师也就把五种表达方式都给你们讲述、区别过了。希望你们能在写作中灵活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。现在再来总结一下,比如:下课的时候,有的同学喜欢三五成群地在走廊追来追去,打闹玩耍。对此现象你应该非常熟悉了。如果要你分别用记叙、抒情、议论或者描写的文字把这种现象写下来,你会怎么写呢?

一、这样记叙:(仿佛是“忠实的记录”)

呤,呤,呤……下课铃响了,同学们好像脱笼的小鸟一样,欢快地飞出了烦闷的教室。你看,长长的走廊比市集还要热闹。这头张三抱着李四,正比谁的力气更大,那头小王追着小强,正要拿回被抢走的泡泡糖呢。小杨和几位朋友最活跃了,像山羊跳山头一样,他们连蹦带跳的似乎没有半点停下来的意思。还是女同学最文静,她们正在窗边谈论着早上看到的那朵鲜花呢……

二、这样抒情:(借事、借景、借理都可以抒情)

走廊,是我们课余的空间,是属于我们的欢乐的天地。张三和李四还是那样喜欢抱在一起比力气,这对哥儿啊,总是让这里充满欢乐的气氛。小王和小强最搞笑了,他们还像长不大的孩子,竟然为了一粒泡泡追个你死我活的,不过那也正是他们的可爱之处呀。……啊,这是学习之余欢乐的一角呀,有了这样的娱乐之地,还怕我们的学习不充实吗?

三、这样描写:(记叙只是轮廓,描写给轮廓着色渲染)

下课的走廊挺热闹的。这头张三左手抓住李四的右肩,右手拿着李四的腰裤,像老鹰抓住小鸡一样,正把李四抓得严严实实的;李四两手勒紧张三的两腰,双脸像鼓起来的两个小包子一样,正与张三抱成一团。张三向前几步,李四就被迫退后几步。李四转几个圈,张三也只能跟着转几个圈,他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正在比着谁力气更大呢。

四、这样议论:(发表见解或主张,让人信服)

下课的时候张三和李四抱成一团在走廊比力气,我看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应该的。一来,俗话说“两虎相争,必有一伤”,要是谁把谁推倒受伤了,那自然会伤害同学之间的友谊。上个星期,小王和小强就是因为这样而一个断手,一个脚部大面积出血的。二来,这里楼高四层,要是其中一个用力过度,失手一推,把对方推出护栏,来个空中飞人,那情况自然是大大的不妙了。三来,学校也有明文规定,下课要注意安全,不许在走廊打闹的。所以张三和李四的行为是不可取的,他们不应该做这种危险的事情。 

附加资料:

一、老实人是不是总要吃亏?在腐败黑暗的旧社会,老实人吃亏并不奇怪,甚至是常事。然而,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,老实人吃亏不再成为一种普遍的、正常的现象。不老实的人可能会得意于一时,但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。像鲁迅先生所说的谎话也会淹没他自己。假象与谎话被拆穿的那天,说谎者何颜对人呢?有些阿谀奉承、投机钻营的人,可能一时会受到某个上司的赏识,但他会永远春风得意吗?常言道:聪明反被聪明误,不老实的人终归要为他的不老实付出代价。总的来看,还是做老实人不吃亏。  

二、勤出智慧。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,因小时口吃,登台演讲时,声音含混,发音不准,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。可他不气馁,心不灰,为克服这个弱点,战胜雄辩的对手,便每天口含石子,面对大海朗诵,不管春夏秋冬,坚持50年如一日,连爬山、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,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。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: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,反应相当迟钝,读书每次只读50字,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。他不懒不怠,勤学苦练,别人读一遍,他就读三四遍,天长日久,知识与日俱增,后来无书不读,成了博学之士。这表明,即使天资比较差,反应比较迟钝,只要勤,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。  

三、有人说,现在搞四化,攀登科学技术高峰,雷锋已经不再是我们的表率了。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,就没有四个现代化。我们努力钻研科学技术,这是完全正确的。我们向一切有成就的科学家学习,是非常必要的。但是并不能代替学习雷锋。马克思曾说:历史认为那些专为公共福利从而自己也高尚起来的人是伟大的。马克思又说:任何人,他只为自己而劳动,那么,当然他也可能成为著名的学者、大哲学家或卓越的诗人,他永不能成为尽善尽美、真正伟大的人物。” 

四、①孩提时代读过一则童话:一天,种子很不理解地问稻子:你把全身都献出去了,得到人类的什么报酬呢?稻子自豪地回答:得到人类的珍视。”——故事意在告诉孩子们,只有对人类作出贡献,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。

 ②在现实生活中,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的。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战斗里,战士们出生入死,献身疆场;在抗洪救灾的斗争中,英雄冒险救人,激流勇进……无数无名英雄在工作,在贡献,在奋斗……正因为如此,他们是值得尊敬的、伟大的。

    ③为国家、为集体、为他人,历来被视为高尚人格的表现。爱因斯坦说:一个人的价值,应当看他贡献什么,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。今天,曲啸同志又加了句名言:爱的本质是给予。这些是那么地震撼人心,他们的精神实质是何其相似啊!

    ④把个人的利益放在前面,不平衡的心理就产生了——忌妒眼红,行动上则争名夺利,乃至蝇营狗苟。只有把贡献放在第一位,把自私的我踩在脚下,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好处理了,这时个人的得失又算得了什么!

    心底无私天地宽,砸碎了狭窄的自我桎梏的人,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,真正的幸福——因为那开阔的胸襟,那崇高的理想已经使你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高尚的人。

1.全文的论点是: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。(3分)

2.②段运用了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的论证方法,

   ③段运用了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的论证方法。(3分)

3.第④段运用了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的论证方法,其作用是:   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3分)

返回